查看原文
其他

喜讯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15名教授入选“2022全球学者学术影响力排行榜”

喜讯

8月31日,“2022全球学者学术影响力排行榜”名单发布,中国共9044名学者上榜,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有15名学者入榜。他们是:理工学院唐本忠教授、朱世平教授、倪维明教授、崔曙光教授、黄乃正教授、黄建伟教授、许杰教授、周艳教授,数据科学学院张大鹏教授、罗智泉教授,医学院黄宪达教授、朱宝亭教授、叶德全教授、刘国珍教授和人文社科学院范息涛教授。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理工学院院长唐本忠教授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化学学科入榜,全球排名第76,中国排名第三。




“全球学者库”是以全球学者为主线,采集、加工和组织学术论文而形成的新型学术文献查询和分析系统,可以对全球学者进行文献检索和人才价值评估。用户可以通过关注某些学科领域的顶尖人物而持续追踪该领域的学科进展和研究前沿。经过近期的数据扩容,当前全球学者库共收录了国内外主流学术期刊6万余种,收集的期刊论文及会议论文总量共计约1.5亿篇,并以每天添加12000余篇中外论文的速度递增。





我校入榜学者简介

lll


唐本忠

中国科学院院士

校长学勤讲座教授

理工学院院长

 

入榜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

(全球排序76、中国排名第三)


唐本忠教授于1982年和1988年分别在华南理工大学和日本京都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于1989-1994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并于Neos公司任高级研究员。1994年加盟香港科技大学,2009年、2017年、2020年先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世界科学院院士。2021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担任理工学院院长、校长学勤讲座教授。


唐教授主要从事高分子化学和先进功能材料研究。在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这一化学和材料前沿领域取得了原创性成果,是AIE概念的提出者和AIE研究的引领者。


唐教授已发表学术论文1,900多篇,总引用超14,5000次,h因子为170。在学术会议上作了500多场邀请报告,拥有100多项授权专利。现任德国Wiley出版社发行的Aggregate《聚集体》杂志主编以及20多家国际科学杂志顾问、编委或客座编辑等。


200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学者(B类,海外华裔科学家)资助。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Croucher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奖、美国化学会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分会MACRO 2012讲座奖等。2014年获伊朗国家科技部颁发的Khwarizmi国际奖、2015年获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2014年至今连续当选全球材料和化学双领域“高被引科学家”。获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科技盛典-CCTV 2018年度科技创新人物。2021年获Nano Today国际科学奖。



张大鹏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校长学勤讲座教授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AIRS)

计算机视觉研究中心主任

港中大(深圳)-联易融计算机视觉

与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主任

 

入榜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中国排名359)


张大鹏教授目前任职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他是滑铁卢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于1982年和1985年分别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HIT)计算机理学硕士及博士学位。1986年至1988年,张教授作为中国首批博士后从师于清华大学著名导师常桐院士。1994年,他又获得加拿大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 电气和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自2005年以来, 他一直担任香港理工大学计算学系的讲座教授(智能计算),并创建主持了香港特区政府资助的生物识别研究中心(UGC/CRC)。目前,他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校长学勤讲座教授。同时张教授还长期担任清华大学双聘教授,以及哈工大、北大、上海交大、国防科大及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兼职教授。


他是国际图像和图形学报(IJIG)(http://www.worldscinet.com/ijig/ijig.shtml)以及Springer国际生物识别丛书(KISB)(http://www.springer.com/series/6191)的创始人和主编。40多年来一直从事模式识别,图像处理以及生物特征识别研究,是掌纹识别、中医四诊量化及人脸美学等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领军人。其研究成果曾多次获奖, 如中韩授予的发明金奖及特殊金奖、日内瓦发明展银奖,以及授予的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最高科学技术奖项“裘槎(Chroucher Foundation)优秀科研者”奖(http://www.croucher.org.hk/)等。张教授已出版了20多部相关专著、500余篇国际期刊论文和40多项美国、日本、中国专利。从2014年开始,他已连续八年被Clarivate Analytics(前身为汤森路透)列为“高被引科学家”(http://highlycited.com) 。2021年,在国际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学的Top 1000名科学家评选中,张教授以H-Index 120排名85 (http://www.guide2research.com/scientists)。


张教授还是IEEE计算机学会杰出演讲人,以及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终身会士、国际模式识别协会(IAPR)和亚洲人工智能学会会士。张大鹏教授凭借其在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卓越成就,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和加拿大工程院两院院士。




朱世平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

深圳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院长

 

入榜学科:化学


朱教授是加拿大化学联合会会士(2009),加拿大工程院院士(2010),加拿大工程联合会会士(2011),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2014),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20)。2011年获加拿大化学联合会“大分子科学与工程奖”,2015年获麦克马斯特大学“杰出大学教授”最高荣誉称号,2016年获加拿大化工学会最高成就奖R.S. Jane Memorial Award。


朱教授长期致力于高分子化工教学与研究,专长聚合反应工程,在溶液法茂金属烯烃聚合、可控自由基聚合、高端聚合物产品开发、聚合动力学建模及工业过程数字化、智能高分子材料创新等领域做出了原创性贡献,现已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150多名,并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0多篇,引用1.8万余次,H指数77。



罗智泉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学术)

校长学勤讲座教授

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院长

数据科学学院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腾讯 AI LAB 

机器智能联合实验室主任


入榜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


罗智泉教授目前执教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罗智泉教授于1984年在北京大学数学系获学士学位。同年他经美国数学学会以及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联合选拔(又称陈省身项目),获赴美攻读博士资格,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以及运筹学中心学习,并于1989年获得博士学位。1998年成为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终身教授。2000年至2003年,任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主任以及加拿大国家科研讲席教授。2003年至2014年,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终身教授以及ADC讲席教授。自2014年5月,罗智泉教授被聘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主管学术和科研。自2016年3月起,罗智泉教授兼任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院长。自 2018年6月起,罗智泉教授兼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腾讯 AI LAB 机器智能联合实验室主任。


罗智泉教授曾荣获2010年美国运筹学和管理学研究协会(INFORMS)颁发的Farkas奖,以表彰他在最优化领域的杰出贡献。2018年,他获得 Paul Y. Tseng 连续优化纪念奖(Paul Y. Tseng Memorial Lectureship in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他在优化、信号处理及通信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曾分别获得2004年、2009年、2011和2015年IEEE信号处理学会、2011年国际通信大会以及2011年欧洲信号处理学会的最佳论文奖。罗教授同时是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士和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SIAM)会士 。2014年他当选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2021年,他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罗智泉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优化理论、算法设计以及其在信息科学中的应用。他多次被邀请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做大会特邀报告,他是2003年国际数学规划会议大会以及2011年IEEE决策与控制大会特邀报告人、2006年IEEE SAM Workshop的杰出演讲者、2013年IEEE SPAWC会议以及2014年IEEE通信理论国际研讨会的大会特邀报告人。他曾任IEEE信号处理学会SPCOM技术委员会主席,曾担任IEEE信号处理期刊主编以及《运筹学数学》(Mathematic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和《数学规划》(Mathematical Programming)等国际著名杂志的编委。除了教学科研,罗教授还长期为国内外高科技企业以及政府研究机构提供技术咨询。



黄宪达

校长讲座教授

医学院副院长(学生事务)

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执行院长


入榜学科:生物学


黄宪达教授曾于1997年台湾中央大学资讯工程学系获学士学位、2003年台湾中央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任台湾交通大学生物科技学系终身教授、特聘教授、讲座教授、系主任、副院长、台湾生物资讯学会理事长。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校长讲座教授、副院长(学生事务)和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执行院长。


黄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信息、基因体学、智能生医科技(药物设计、基因检测、精准医疗)及生物数据库等领域。已在国际上发表超过160篇论文,其中 SCI Impact Factor 超过10.0 以上者达45篇,包括Science, Nucleic Acids Research、Hepatology、PLoS Biology、J.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Circulation、Biomaterial, Oncogene, Nature Immunology与Molecular Cell等高声誉期刊。(被引~14, 200次,>10, 000次(近五年), h-index=56 in Google Scholar; ~9,500 次,h-index=48,13 highly-cited papers in Web of Science)。获选高被引用学者,并获得多个学术荣誉。



倪维明

校长讲座教授

理工学院教授


入榜学科:数学


倪维明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执教于理工学院。1972年,他获得台湾大学学士学位。服满两年兵役后,他于1979年获得纽约大学(库朗研究所)博士学位。他曾担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助理教授,明尼苏达大学教授。2010年至2017年,他在华东师范大学担任偏微分方程中心主任。


倪教授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偏微分方程,近十年来专注于生物中的数学问题。他已在相关领域发表100余篇学术论文。倪教授为Journal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主编。他的论文绝大多数均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上,并被大量地引用,倪教授还是全世界被引用最高的数学家之一。



朱宝亭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协理副校长

校长讲座教授

医学院副院长(研究生事务)


入榜学科:生物学,医学


朱宝亭教授曾就读于复旦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学士,药理学硕士),美国德州大学(药理学博士),罗格斯大学(博士后)。此后朱教授曾先后受聘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和堪萨斯大学医学院任教职。回国前,朱教授任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冠名杰出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及医学院副院长(研究生事务)。朱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基础分子药理学及疾病分子机理学,已在国际上发表150 余篇高质量科学论文(被引约10000次),并获得多个学术荣誉。



崔曙光

校长学勤讲座教授

未来智联网络研究院院长

港中深-京东集团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主任

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理工学院教授


入榜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崔曙光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全球高被引学者,IEEE Fellow,深圳市杰出人才培养计划首批入选人。崔教授于2005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UC Davis等多所美国大学任教至讲座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学勤讲座教授、未来智联网络研究院院长、港中深-京东集团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主任,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崔教授的科研成果主要集中在数据驱动、AI赋能的大规模系统控制和资源管理。他已在国际一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350多篇论文,是IEEE 信号处理协会2012年最佳论文奖获得者,并曾担任多个IEEE国际会议的主席和程序委员会主席,两个IEEE国际期刊的指导委员会成员、主席,多个IEEE国际期刊的编委和领域主编,IEEE无线技术委员会的主席。他在2013年当选IEEE Fellow(博士毕业8年内入选,IEEE历史上最快之一),在2014年入选IEEE通信协会杰出讲师,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和ScienceWatch的全球最具影响力科学家名单。在2017年10月,基于其在物联网和数据分析领域的学术声誉,他应阿里巴巴集团的邀请到杭州,作为13名科学家之一为阿里巴巴达摩院的成立提供了战略性意见。崔教授在2020年获得IEEE ICC最佳论文奖,IEEE ICIP最佳论文列表,IEEE GLOBECOM最佳论文奖,中国ICT2020创新应用奖,Chinagraph首个图形开源数据集奖,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通信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



黄乃正

校长学勤讲座教授

理工学院教授


入榜学科:化学


黄乃正于1973于香港中文大学取得一级荣誉理学士学位,随即获蚬壳留英奖学金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进修,于1976年获颁哲学博士学位后,再赴美国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两年。1979至1980年,黄教授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任Ramsay纪念研究员,开展独立研究工作;1980至1982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黄乃正于1983年返回港中大任教,曾于1995至1997年任港中大化学系系主任。并于2002至2010年7月出任港中大新亚书院院长;2004年至2013年出任研究事务委员会主席, 及2009年到2013年任副校长。2012年至2018年任理学院院长,并于2014年1月至2020年底重新出任新亚书院院长。他是香港中文大学荣休化学讲座教授及研究教授, 也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沪港化学合成联合实验室管理委员会主席和深圳南方科技大学长期杰出客座教授,并出任多所内地大学的客座及顾问教授。


黄乃正主力研究天然及非天然化合物之合成,以及合成方法学研究。现为多份国际及内地化学期刊编委、资深评委或学术谘询委员。黄乃正曾获邀于国际及内地各化学研讨会作大会及特邀报告八十多次,迄今共发表文章逾二百七十篇。


黄乃正曾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7年)、香港裘槎基金会杰出研究奖(1999年);并分别于1999年,2004年及2015年分别获选为中国科学院,发展中世界科学院(前称第三世界科学院)及香港科学院院士。



叶德全

校长讲座教授

医学院副院长(科研与创新)

福田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中心主任


入榜学科:生物学


叶德全教授1982年本科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并于1988年获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自1989年起先后在Scripps研究所及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其科研项目获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连续资助25年。主要研究方向包括G蛋白偶联受体的信号转导及在固有免疫细胞中的作用,炎症机制和病理模型及相关药物靶标的发现。先后与强生、诺华、GSK等公司开展研发合作,作为第一发明人获批美国专利2项、中国专利1项,共同发明人专利2项。发表SCI学术论文198篇,被引1万多次。于2010年回国担任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药学院院长;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任澳门大学讲座教授。学术兼职包括FASEB Journal副主编,Pharmacological Reviews 副主编,Physiological Reviews副主编, Molecular Pharmacology及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编委。



黄建伟

校长讲座教授、

协理副校长(候任)

理工学院副院长

深圳市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

和群体智能研究中心主任


入榜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黄建伟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协理副校长(候任)、理工学院副院长,兼任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和群体智能研究中心主任。他是IEEE Fellow,AAIA Fellow,IEEE通信学会杰出讲者,汤森路透计算机科学领域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深圳市鹏城特聘教授,广东省珠江科技领军人才。


黄教授长期专注于网络通信、网络经济学和群体智能交叉领域的开创性研究,其特色是基于经济学和博弈论解决复杂网络中的资源分配和优化问题。他已发表7部学术专著和320余篇国际一流期刊和会议论文,被谷歌学术引用超过15000 次,H-index为 62,9篇论文入选ESI高引论文,1篇文章入选ESI热点论文。他11次获得国际会议和期刊的最佳论文奖,连续于2016、2017年入围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2020 、2021年入选斯坦福大学评选的“世界前2%顶尖科学家”,2022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


黄建伟教授长期活跃于IEEE通信学会,现任IEEE Transactions on Network Science and Engineering(JCR Q1)的主编(Editor-in-Chief),曾任IEEE Open Journal of the Communications Society的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in-Chief)和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 Technology News 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in-Chief)。他现任IEEE Koji Kobayashi 计算机和通信奖评奖委员会的成员。




范息涛

人文社科学院客座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伟伦教育心理学讲座教授

 

入榜学科:社会科学,教育学


范息涛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和伟伦教育心理学讲座教授,在此之前,他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院长和校长讲座教授 澳门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及教育心理学讲座教授,澳门大学代副校长(学术)。在他就任澳门大学之前,历任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终身教授、冠名讲座终身教授,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心理学系助理教授及副教授。他于1993年获得美国德州农工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1989年获得美国杨百翰大学英语教学硕士,1982年获得中国昆明工学院(现昆明理工大学)英语教学学士。


他的主要教学及研究方向是教育/心理学科的研究方法论,应用定量方法,教育及心理测试,元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的应用和跨学科研究。他曾任美国教育心理学术期刊《教育与心理测量》副编辑(2000-2004)及主编(2004-2010)。范息涛教授于2012年获选为美国教育研究学会会士。范息涛教授曾参与众多由美国联邦机构(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教育科学研究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其他资金来源资助的大型研究项目,以及由澳门政府及澳门大学资助多个研究项目。范息涛教授在教育和心理学领域极具竞争力的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及书籍章节超过200篇。范息涛教授在教育和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学术研究成果为世界各国学者广泛引用 (例如:“谷歌学术搜索”引用>30,000; h index = 65)。



许杰

理工学院副教授


入榜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许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5G/6G 通信、无线能量传输、无人机通信、移动边缘计算和机器学习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超过100篇,谷歌引用8700余次,其中,13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3篇论文入选ESI热点论文。曾获得2019年IEEE通信学会亚太地区杰出青年学者奖、2019年IEEE无线通信技术委员会杰出青年学者奖、2017年IEEE信号处理学会最佳青年学者论文奖、2019年中国国际通信大会(IEEE/CIC ICCC)最佳论文奖、爱思唯尔2020/2021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担任国际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tters的编委,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和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的客座编辑,以及2019年IEEE全球通信大会(IEEE Globecom 2019)无线通信分会共同主席。



周艳

理工学院教授

 

入榜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


周艳教授于2003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获得本科学位,2005在香港理工大学获得硕士,并于2009年从瑞典皇家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15年12月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现任理工学院教授。周艳教授于2003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获得本科学位,2005在香港理工大学获得硕士,并于2009年从瑞典皇家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他主要从事新一代自旋电子学物理和器件研究,包括自旋电子振荡器、磁存储器和自旋拓扑结构的信息处理和存储应用。他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包括Proceedings of the IEEE, Nature Physics, Nature Electronics, Nature Communications , NPG Asia Materials和Nano Letters等高影响力论文,他引累计10000余次。其中30余篇文章入选Web Of Science Highly Cited paper。他的研究工作被Phys.org, Science Daily, IEEE Spectrum, Storage Newsletter等广泛报道。周教授现担任IEEE高级会员和Scientific Reports编委,磁电领域专业期刊IEEE Magnetics Letters 编委会成员(Editorial Board Member)。他同时也是Review of Modern Physics, 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Materials, Nature Physics, 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 Nano Letters, Physical Review X,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hysical Review B, Applied Physics Letters和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ic Devices等期刊的审稿人。



刘国珍

医学院助理院长(研究生事务)

医学院副教授


入榜学科:化学


刘国珍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助理院长(研究生事务)。刘教授毕业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师从Justin Gooding教授。刘教授曾担任新南威尔士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教授,并获得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授予的未来学者荣誉(ARC Future Fellow)、新南威尔士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荣誉副教授。刘教授凭借新一代癌症免疫疗法, 获得2020年度乔治娜斯威特定量生物医学女科学家奖(Georgina Sweet Award for Women in Quantitative Biomedical Science)。除了在学术界的教学和科研经历,刘教授在工业界也累积了丰富的生物医疗器械研发和管理经验。她曾(2011-2015)担任美国医疗器械公司AgaMatrix Inc. 研发部经理(中国),主要负责血糖试纸条的配方和生产。刘教授是澳大利亚初创公司Bio-Sens Tech的联合创始人。


刘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医学工程交叉学科和可转化生物技术的研究,她一直致力于开发和研究前沿的生物传感器技术,智能纳米颗粒,及医疗器械来精准诊疗,管理及预防和我们免疫系统相关的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败血症,帕金森症,抑郁症等,从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她在Adv. Funct. Mat., Adv. Sci.、Trends Biotech、Angew. Chem. Int. Ed.、Biosens. Bioelectron、ACS Sens、 Anal. Chem.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撰写专著2章,申请并授权世界发明专利9项。她的专利技术先后获得了500多万澳元的来自澳大利亚政府和工业界(包括世界制药巨头阿斯利康AstraZeneca)的研究基金。在任职华中师范大学期间(2009-2015),刘教授先后获得了中国国家自然基金委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的资助。目前,刘教授担任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杂志Biosensors and Biomolecular Electronics部的总编辑,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杂志特刊编辑。刘教授目前担任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传感器理事会(IEEE Sensor Council)NSW 分会副主席。




传讯及公共关系处出品

图文来源:全球学者库、人文社科学院、理工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医学院、未来智联网络研究院

撰文、排版:王研(2019级经管学院、逸夫书院)



CUHK-Shenzhen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结合传统与现代  融会中国与西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